电脑票据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电脑票据厂家
热门搜索:
产品介绍
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介绍

机械-解读产业链发展 纵论RFID未来(5)

发布时间:2021-10-25 12:51:02 阅读: 来源:电脑票据厂家
机械-解读产业链发展 纵论RFID未来(5)

王东 现在是中国企业大力发展RFID及EPC技术的最好时机。早在2002年Gartner设计的技术成熟度曲线中,列出了21项今后将改变世界的技术,RFID技术占据了2个名额。其中基于RFID技术的Auto-ID/EPC技术正处在技术启动阶段,预计在2004年到2007年间将进入范围普及阶段。 目前,RFID技术正处于爬升时期,世界各国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开发方兴未艾。我们应当捉住这个良好的机遇,跟踪世界RFID技术的最新发展,尽快突破电子标签产业链关键技术,加快RFID及EPC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和利用,以使我国在此技术的研究和利用途于世界先进水平。 张革军 各个企业对投资收益有不同的期待,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我们企业的策略是:推动物流领域的利用,通过建立各种利用试点,积累各种必要的资源,与市场同步成长。继续扩大非物流领域的利用,扩大市场份额。 加快建设完全产业链 RFID产业链包括芯片、天线、封装材料、读写机具、系统集成等环节,目前中国RFID产业链处于起步阶段,您认为产业链应当如何建设才能更快推动该行业发展? 王书军 我认为,除芯片以外都可以启动,特别在天线研究、读写机具国产化、利用解决方案上应加大投入,加快RFID利用的培养,包括培训和试点工程。 由于RIFD早期利用和数据自动搜集与自动化控制联系比较密切,国内利用早期以重复标签利用为主,标签的本钱不是制约国内利用的障碍,降落读写设备的本钱,完善读写设备的可靠性和易用性是要先解决的问题,产业链的发展要与利用密切挂钩,而RFID利用在越大的尺度下利用越能发挥优势,在推动范围利用试点中,还要发挥政府部门的调和和杠杆作用。 对由国际零售跨团体推动的利用,给标签制造企业带来了巨大 的机会,从我们了解的情况看,国际零售跨团体的供应商多数是外国企业,在中国的代工企业也以外资企业为主,我个人对中国制造有1个认识,MADE IN CHINA应当是MADE IN CHINA BY FOREIGN ENTERPRISE更确切1点,国外在中国企业利用RFID进程中,基本上是国际集中采购模式,如果中国的RFID产品在价格和产品质量上没有优势,加入竞争其实不会由于中国是全球制造中心之1而带来多少优势。 秦刚 正如许多产业都存在起步、成熟到衰退的不同阶段1样,RFID价值链的情势、内容和重点也各不相同。如智能卡产业,起初价值链的各方需要对客户进行许多培训,完全解决方案更受欢迎。随着越来越多的项目取得成功农村住宅强拆是属于行政强制吗,客户更容易认识并理解各方所提供的价值,从而可以自行生产某些商品(如标签乃至读写器)。 关涛 上海华虹对RFID已进行了多年的跟踪和研究,并且针对国内的利用市场也推出了1系列芯片产品。作为芯片供应商,我们固然希望RFID产业链的其他环节能够高效。我们希望国内的天线、封装材料、读写机具、系统集成等环节的供应商能够延续加大对RFID的投资和培养,并从往后不断成长的国内外市场上得到回报。 汤晟 我们认为产业链在国内不是很完全,应当采取政府和大企业共同制定标准,大企业和客户共同研究和配合实行大项目的政策。只有在项目和需求的带动下,相应产业才能够迅速被推动。 刘以非 我国电子标签技术正酝酿构成巨大的产业链,包括标准的制定、芯片设计、标签的封装(含天线设计)、辨认系统(读卡机具)设计和制造、系统集成和数据管理软件平台和广泛的利用开发等。 从RFID本身来说,首先急需制定出我们国家自己的标准,我们称之为核心因素。其次,本钱是制约RFID在国内发展的主要因素,我们称之为瓶颈因素。RFID的特性要求全部产业链必须同步发展,几个关键环节有1个跟不上,本钱都难以降下来。 目前,我们复旦微电子在国内率先成功开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远距离、超高频(UHF)RFID芯片和读写器系统解决方案,这标志着中国RFID超高频产品的国产化已迈出关键的第1步。目前,我们正在组织成立国内第1家RFID封装企业,这意味着从芯片设计到制造出电子标签成品将很快实现产化。我们预计,在2005年,第1张中国自己的超高频电子标签将由复旦微电子及其合作伙伴生产出来。复旦微电子致力于批量生产出只有国外产品3分之1价格的同类产品,以此打破国外产品垄断中国市场的局面,使中国的RFID产品跳动起"中国芯",同时,逐步进军国际市场。 王东 RFID电子标签产业链具有高技术的特点。RFID的产业链主要包括了以下7个技术方面:标准的制定、芯片设计与制造技术、天线设计与制造技术、芯片封装技术、读写设备开发与生产技术、系统集成和数据管理软件平台、利用系统开发等。我国应当尽快突破电子标签产业链关键技术,构成完全的电子标签产业链。 (1)标准的制定 尽快制定我国的RFID频段标准和编码标准,起草包括产品标识、动物标识、防伪用电子标签、电子标签读写器等1系列利用标准。 (2)芯片设计与制造技术 开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频、超高频便宜标签芯片产品,构成批量生产范围。 (3)天线设计与制造技术 采取高速电镀技术、导体墨水印制生产工艺,开发满足不同利用的各类天线产品。 (4)芯片封装技术 在吸收消化国外流体自封装、震动封装等先进技术基础上,建立1条低本钱标签的芯片封装流水线。 (5)读写设备开发与生产技术 开发低本钱能解读多频率且互不干扰的手持读写器,到达批量生产范围。 (6)系统集成和数据管理软件平台 开发电子标签利用系统中间件,构成电子标签利用系统集成方案。 (7)利用系统开发 利用示范是1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利用进程当中,我们能发现技术的不完备和法律法规有待补充的地方,只有通过这样的利用示范,提高可靠性,然后逐步地降落RFID的本钱,才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推行利用。 我们应当以电子标签利用关键技术为突破口,建立基于电子标签利用示范园区,推动电子标签技术在现代物流、制造业、安全认证及防伪、集装箱通关运输管理等领域的利用。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产品,构成较为完善的智能标签产业链。 董学耕 可以两条路径并行。对具体的地区、产业、企业,需要根据本身的情况来选择。第1条路径,从某个环节突破。从全部产业的情况来看,我们在芯片、中间件、后台软件等方面差距较大,1时难以和国际巨头相对抗。明智的选择可以是,在其他环节,例如封装、读写器、系统集成等方面,找准某个切入点,集中突破。借助中国这1大的利用市场来快速发展自己,但不能仅限于此,单点突破的生命力在于要作这个环节的国际玩家,才有资格与产业链上的其他环节结成战略同盟,成为价值链上的强者。 第2条路径,集成地突破。芯片、软件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软肋,是政府产业政策大力扶持的领域,发展RFID产业,是我国在芯片、软件领域寻求突破的1大机遇。借助政府扶持开发商强拆有什么法律后果,我们可以积极探索中国RFID产业链的集成突破。例如,中国公民将在未来开始使用采取RFID技术的身份证,这就意味着需要10多亿张启用RFID功能的卡片。这绝对是中国企业的机会。 张革军 依照上述的划分,不同的目标市场,对应不同的利用需求,从而导致产业链的环节也有所不同。 面对物流领域,RFID产业链包括硬件、中间件、利用软件、系统集成、咨询服务、互联网解析等等。在非物流领域,产业链要简单1些。在不同的环节,中国产业成熟度不1样。我个人认为,在核心的芯片技术方面,国外有人才优势、先发优势,我们不1定要与之竞争,无妨采取合作的策略。在整机设备、标签技术等方面,发挥国内企业贴近市场、了解需求等优势,在产业构成初期,快速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